收購鏡頭

更新記錄

(2019/8/3 增加MP3部分)

(2019/8/4 增加怪異機型部分、磁帶部分)

(2019/8/5 增加DAT部分)

(2019/8/10 插樓:索尼大法α的前生今世,美能達那個難讀的名字α

索尼一直是在創新和保守、技術和市場之間找平衡。索尼有著靈光一現的逆天產品,也有著昏招連連的無奈之舉。

個人有一段玩隨身聽的經歷,大概有十幾年的時間,以這個為主說一些。其餘的,結合一些歷史上的事情,大概說一說吧,不夠專業,有問題可以指出和討論,謝謝哈!有部分照片拍攝時間較久,現在看起來好醜,但也湊合用吧……有部分照片來自朋友和網際網路,侵刪哈!

文有點長了,大概分為如下幾個部分:

1、前面的廢話

2、開端

3、磁帶隨身聽

4、CD隨身聽

4+、索尼大法α的前生今世

5、MD隨身聽

6、MP3隨身聽

7、怪異機型

8、磁帶介質

9、DAT vs DCC

持續更新...


1、前面的廢話

收購鏡頭Sony D100 不僅僅顏值高 音質也很強 防震無

我2010年在漢口組織一場家電論壇的隨身聽聚會,當時隨手拍的一些照片:

照片中是我當時用的的一個VAIO,現在賣掉了,準確的說,是索尼把VAIO部門賣掉了。一個有著無數輝煌的品牌,賣掉了。相機當時是索尼的F707,80後應該都會知道F717,當時的神獸。照片的角落裡,白色的D150,紅色的WM20,愛華的PX1000,愛華的JX2000,還有舒爾E5C

FZ35 F707 WM20 D150等

一個朋友的飛利浦6819和mdr484

還有DAT小神器


2、開端

世界第一款隨身聽TPS-L2,1979年(星爵同款,就是不火!)

我當時看《銀河護衛隊》的時候,我就想起了我的TPS-L2。

今天看到這個問題,我趕緊去拿手機拍一張照片去。我這臺TPS-L2,前年的時候還可以使用,最近皮帶過度老化,已經只能空轉了。只要換一條皮帶就能繼續生龍活虎了。但是木有這個必要了。

隨身聽時代,就此開幕了。

我甚至在懷疑,是不是索尼也有《銀河護衛隊》的版權?為什麼不能讓小蜘蛛也用Walkman呢?



到了《銀河護衛隊2》,TPS-L2鏡頭反而更多了,開篇就是呀……

後來我想了想,如果是鋼鐵俠用TPS-L2,這機子會不會帶有高科技和成功的標籤呢?


有人說WM2是世界第二款隨身聽,哈哈,那是因為他們沒見過這個

WM1 1979-1981 猜測是1980

哪裡都找不到資料,不過也是因為這款機子太平庸了,既沒有開天闢地,也沒有wm2那麼美麗

世界第一款紅色的隨身聽WM-2(主要還是黑色的),1981年

這個世界第一我給安的,哈哈。因為索尼第二款隨身聽就是1981年發售的wm2。同年,walkman被收錄成為一個單詞了。我這個機子,現在也是皮帶掛了……所以只能空轉了。

我的普通款的wm2


WM3

同年還有wm3,對於我來說,就是顏色不一樣的TPS-L2。廢了好長時間,居然去淘寶找到了我丟失已久的WM3的圖,沒錯哦,我有2個,後來全賣掉了……

1982年還出了兩款機子,wm7和DD。wm7是世界上第一款帶自動翻面的機子,後來我拆開看過,就是兩個電機…這麼呆的解決方案。而DD,是為了解決皮帶傳動的不規則抖動,以及皮帶老化所帶來的問題。結果就是,DD因為主傳動大齒輪因為亞歷山大,經常會崩……所以現在沒有多少建在的DD存世。

WM7的照片找出來,可以看到頂端的輕觸按鍵。這個機子崩齒輪的也很多,而且配不到。所以價格一直不夠堅挺。聲音很霸氣。


DD最人性的就是,有2組輸出,攻略都很足哦!這可跟1分2那種玩意不一樣!

世界第一款耳塞MDR-E252,1982年

有一個時期,滿大街這個耳塞的山寨品。我當年有過一條,索尼當年就很講究,耳塞都帶收納盒。請原諒本人當年的牛皮蘚式打LOGO方法,當年比較懼怕被盜圖,哈哈。

作為耳塞的開山鼻祖,這款產品有諸多的不完善,所以即使是老大,到現在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名氣。由於發售時間過長,聲音狀態早就不能保證了。

多說一句,因為耳塞接觸身體很近,網面的材質極大程度的決定阻隔汗液、灰塵的多少。後期不斷降低成本的使用塑料網面、甚至一體鑄造,取消防塵網的做法,都是非常非常不好的。

另外,我們玩隨身聽的,十分清晰的分為耳機和耳塞。

耳塞網面不是後期大行其道的金屬編制網,而是整體金屬面,採取當時工藝製作的。


世界第一款CD機D50,1982

除了世界第一,沒啥可說的,這東西,絕對對身體有好處。超重……


3、磁帶隨身聽

超小的隨身聽WM20,1983

到了1983年,隨身聽小型化的嘗試產生了wm20。太讓人喜愛了!極簡的設計,聲音輸出很好,音染也很少,可謂小且音質不弱。最重要的是,只有一盤磁帶的大小。我後來,一直用壞掉的文曲星皮套裝這個機子。

2006年拍的一張照片
wm20 Mizuno版



期間的經典型號很多,專業DD系列也有很多,直到第一款明星產品出現

DD-100 BOODO KHAN

如此輝煌的型號,網際網路知名度並不夠。所以,純電子產品的收藏屬性,真的是堪憂啊……


專業裝置的代表D6C,1984

給隨身聽搭載杜比C,當年可不是現在這麼隨隨便便的。

甚至可以給某些音響裝置當前級使用,很是誇張哦!


咱們直接跨到1988-89年吧,因為到了這個時期,可以說是索尼隨身聽的第一個頂峰。這期間,來自於愛華AIWA、松下(National、Panasonic、Technics)、建武、東芝、夏普、西鐵城、JVC、天龍競爭壓力很大。尤其是愛華,大量的經典型號層出不窮。這裡不說其他家了。就看看索尼怎麼應對吧。

WM701C 1988

超清超薄的較高音質,以至於成為隨身聽當年的入門必玩型號。自從701C以後,隨身聽開始走向外型為主的時代了,音質被拋棄了。這也就是沒落的開始。


1988年產的472耳塞,看做工和用料,十分講究。(雖然很髒了,我補過焊點)


WM505 1988

索尼玩無線,有太久的歷史了。不過這個時代的無線,只能聽,不能控制。wm505直推e5c

這個圖 我就有版權了 哈哈


上圖,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機子。兩臺白色的WM505,還有一個WX777,以及JX505和JX2000。

WX777整合了操控,所以,我總喜歡把機子藏在包裡,只把遙控端露出來,讓大家猜不明白,還以為是MP3呢。哈哈。


WM5xx這個系列,精品很多。

藝術品般的WM501系列,WM-F501,DBB音效用來聽收音,簡直一絕。後來收音節目沒法聽了,那個都是後話……


記得還有一款,可能是太陽能電池版的,記不清型號了惹……

還有透明上蓋的謎之存在wm504


此外,wm50x還有下圖正中央,WM507,也是一款無線的機子


粉紅色的WM509,當年的產物,是不是也很靚……


DD9,最後的輝煌,1989

從此之後,再無DD系列產品。

DD9集中了索尼當時所有的最高科技!

DD直驅技術、quartz磁頭、飛利浦專利的DBB音效、杜比C降噪。

第一款快速充電器

5系最高階的耳機,MDR-e575

不過再牛叉,也沒人用了……

此圖來自網路,侵刪

然後就是更加霸氣的10週年產品

WM701S & WM701T 1989

在WM701機身基礎上做的產品有很多,大多都是經典。其中最有名的,就是701S 和701T。我現在還有兩臺701S。


701t只送不賣,所以市場上見不到,限量250臺,帶編號和Tiffany刻字的。反正人云亦云吧,普通觀眾沒有渠道看到701t真容的。

圖我從網上扒來了,侵刪哦

701s限量2000臺,所以市場上有不少。我就通過渠道收藏了2套。701s是銀合金機身,所以容易氧化。

80年代,完美收官。

進入90年代以後,產品質量也開始飛速下滑了。導致出現一個怪現象,很多80年代的機子還能用,90年代產的已經都掛了……

然後,再這之後,除了個別好看的機子,個別EX系列單數機還拿得出手,索尼磁帶隨身聽基本全面沒落了。

繼續列舉一些相對經典的吧

EX90 約1990

一款我非常喜歡的機子,造型前衛,機身帶液晶顯示。據說當年做出來,給學英語的人士使用的。輕觸式按鍵,使用一段時間以後,基本都會串鍵

豎起來的鼻祖EX1 1994年

盜幾個我朋友海盜胡安的圖吧

上面好像混入了什麼……

EX1HG、EX1黃金跑步版、EX2HG

其中EX2HG德國ebuy才能搞到。


EX1改進版EX2 1995年


EX3

EX5 ,1996

這幾款的聲音真的很一般,徒有其表的機子。右下角的香檳色701C不錯哦。帶液晶螢幕的是收音版的。

EX808HG 及鏡面美人合影

EX7 1997年

當年我看到我大學同學使用的EX7之後,當時就被震驚了。還有如此如此的機子。超級厚重,手感很好,極速搜曲。大眼睛線控……


EX9 1998

號稱有史以來最輕最薄的機子。逗呢,比WM20、WM30厚多了、大多了。

EX9有一款變色塗色,被稱為變色龍。不同角度,顏色是不一樣的。此外黑色的EX9也很漂亮。

機身上只有一個按鈕,一個按鈕可以控制播放、停止、翻面、快進、快退等操作。


同年低端型號EX900,銀色版本外觀一樣。但是銅質主導輪換成塑料,很多關鍵位置換了更差的材質。導致故障率奇高無比。簡直是自毀長城啊!


EX20 1999

除了亮鐵皮,毫無亮點。我曾經有兩臺,居然都沒有留下照片……可見多不喜歡

EX2000 2000

一臺更沒有特色的機子,次期間EX910,當年最暢銷的反而是EX610衍生型號,EX615

EX615


再往後的旗艦就是EX921,還把生產線最終搬到了天朝,直到徹底停產。


4、CD隨身聽

CD機方面,還是有一些經典型號。

D50mk2 1985

改進版的D50,沒啥特色,透明的窗戶愛掉算一個吧。創新就是增加了電池底座,但用的是專用電池。


D55T 1986

其實和D50mk2更像。帶收音機的版本。電池底座支援5號電池了。

D100 1986 (國外型號D10)

嗯,真正美麗且音質強大的機器出現了。出了白色鋼琴漆版本的。當然,D50有紅色版本的,那個都被珍藏起來了

D150 1988

從此開始支援內建電池了


D88 1988

可以相容小盤和大盤的CD機,又被稱為電鋸


D82 1988

小盤專用CD機,因此並不流行。只找出來這麼一張圖……飛碟旁邊的那個就是D82


D250 1989

真正的成熟機型,存世量應該不少哦。這個是香檳色版本的,通常都是黑色的。


D350 1989

有點驚世駭俗的D350,數字按鍵能夠快速選曲。D350這代CD機因為光頭元件過重,容易偏軸導致不工作。解決方法很簡單,立起來,就萬事大吉了。現在應該還有完美的D350存在。這個機子分為DBB和MB兩個版本。其實D90也是,但是那個機子我不喜歡,就不提了。


D800k 1989(以及普通版D810)

期間的D800k是一款低調的好機子,不過當年不小心被我的兩篇文章給抬價了……左上角那個圓滾滾的就是D800k

帶車載機械防震元件……

我大學時期的豬窩照


D-Z555 1989

這個時候,最能突出的收購鏡頭Sony的強大了!

旗艦機型,誰家沒有幾個?

可是誰家能夠1年1個硬邦邦的旗艦!既有顏值,又能征戰?

可是在1989年,D250、D350、D800k全部都是一頂一的旗艦級之後,來了D-Z555。

玩隨身聽的人都知道它的厲害……真正的頂級王者……



D303 1990

D303也有兩個顏色,香檳色和黑色。由於D303把輸出降為5毫瓦,讓我非常不愛……


D-J50 1991

隨身聽開始朝著省電輕薄的方向去了,質量也開始下降了。D-J50特殊型號的光頭非常難找,導致這個機子活著的不多


D802K 1991

D800K增加DBB的版本,依舊的9毫瓦輸出,是音質得以保證的前提


D808k 1991

車載系列的最終機皇,創新的使用了MB和DDS音效,並且有兩種不同的背光顏色。依舊是9毫瓦的輸出,簡直是太完美了。還有就是便宜好找的KSS330光頭,當時玩家都會備幾個這個光頭,掛了直接換就行。換光頭,還不用下主機板,太方便了。


D311 1992

只剩下傳說了……和D808k一樣彪悍的1bit DAC。但是卻選用了糟糕了KSS350光頭……所以,活著的D311不多了。

索尼其實很重視D311,10週年版本就是他了。

普通版全都是黑色的。


D515 開始有電子防抖了 1992

D515除了顏值高,還有防抖。當然,防抖是很糟糕的初代防抖,雖然還是彪悍的1bit DAC和音效系統,但是降至4毫瓦的輸出功率就太差了……而且防抖還影響光頭壽命,通常都是建議關掉防抖。而且這個機子配了一個更少見型號的光頭……所以,活著的D515也不多……

下圖那個線控,我把它叫做索尼萬能線控,所有機型通用……



D777 1995

1993和1994簡直是索尼的災難,除了一個聲音無比粗糙的D335,別無亮點。到了1995年,救命的D777出現了。別的型號,基本都是渣的不能再渣了

D777是塑料機身,夠省錢的……

輸出是10毫瓦……分為DBB和MB兩個版本

但是索尼腦殘的開始推mp介面的耳塞……我們稱之為針插耳塞,這已經是索尼第二次試圖推不同介面的耳塞了。結局是什麼?當然是失敗了,因為是現在絕大部分人沒見過mp介面。


沉寂了很多年,都無法打破市場的索尼,推出了救市新機

DE900 1998

DE900只用了一樣的外殼,但是是藍色的。內部結構基本完全不一樣,聲音也完全變了。所以市場上基本還都是隻認D777.

最後的機皇 D-E01 / D-EJ01 1999

這大概是索尼產品的特性,即使是你從來不玩隨身聽,你都有可能知道它。吸入式碟片系統,索尼又開始施展神通了!

標誌性的大眼睛線控……

第一排從左至右是D335 D350 D303DBB版

第二排從左至右是D777 D777 D515

第三排從左至右是DEJ915/DE915 D100 DEJ01

魔改版DEJ01


再往後,就沒什麼可說的了……步入到音質最差的旗艦了。索尼每次頂峰之後,必定是大昏招。

DE999/DEJ925 2000

浪費了2000年的日子和如此好的型號。除了上蓋使用鎂合金無任何亮點。當然,如果音質差和質量差也能較為亮點……

對了,索尼傳奇的棍型線控11登場了。當時成為了大街上的時尚產物!

看看當時的物價吧,哈哈,DEJ825/DE888的價格


DEJ2000 2002

索尼發奮了!但是方向是在省電和體積,一節口香糖就能驅動!除此之外,別無亮點。但是能做到如此小,已經很厲害了!

當年松下對標機型是SL-J900,還送大音箱,都讓索尼打的滿地找牙……

松下開始全面支援MP3和wma了


NE10 2003

索尼不知道是開竅了還是如何,開始在旗艦支援mp3和wma了。其實之前有CJ01、NE1、NE9等型號,但是索尼沒有力推,都是因為版權心裡在作梗吧

NE1,看著就不喜歡

NE10,其實已經比較完美了


NE20 2004最後的旗艦

NE10已經很優秀了,NE20的出現,真的更加驚豔。這次,索尼沒有準備再被罵。NE20以後,再無旗艦

NE20可以無可挑剔。尤其是音效DSP系統的強大,歎為觀止。主機板高度整合……

欣賞圖片吧



NE920 2004

作為增加一部分體積,還給你一個大液晶屏,低一些的價格來說,NE920也是成功的。


NE730 2005

索尼在2005年還有CD釋出,不過已經沒什麼可說的了,價效比超高。不過,此時此刻,已經是mp3的天下了。

當時的mp3一定沒有想到,10年後,手機把mp3幹掉了


4+、索尼大法α的前生今世

從前有一個企業,叫美能達。幹嘛的?做相機等等。1928年成立。

美能達當年的卡片機,也是很迷人的,別人都是又厚又大的時候,他家已經是小巧玲瓏了。

2001-2003那幾年,美能達的卡片機,幾大特色技術:內建潛望鏡3倍光學變焦、快速開機(2秒)、輕薄化、小型化。

同期的佳能IXUS 330 因為佳能重心不在卡片機,所以IXUS系列外觀基本沒有變過

尼康就更別說了,DC業務始終就不行……

同期的索尼,DC也是磚頭一塊,索尼DSC-P51……超厚,才2倍光變

但是索尼的品牌形象遠遠好於美能達,大部分普通消費者並不知道美能達是幹嘛的。所以索尼P系列即使很一般,銷量卻很好很好……美能達只能乾瞪眼。這是為什麼?這是為什麼?


那是因為索尼的高階的DC,一直做的非常好!

開創經典的F505 1999

就如同P系列,把鏡頭和感光元器件單獨做在一個可上下調整的模組上。F505經典的L型造型,就這麼出現了。190萬有效畫素1/2英寸 CCD,5倍光變和2英寸示屏

小升級的F505v 2000

畫素升級至262萬有效畫素。當年200萬和300萬區別可很大很大哦。兩個機子外觀基本一致,現在連個圖都找不到。

F707 2001

F707不是很有名,遠沒有F717有名。我當年去壩上玩的時候,別人給我拍的。感覺傻傻的。

2/3英寸502萬有效畫素"超級HAD"CCD

F707給人最直觀的感覺,就是放大版的F505

F717 2002

F717太有名了!

2/3英寸超級HAD;502萬有效畫素;這個CCD大概是工藝有問題,會掛……


要掛前兆

作為索尼的對策,行貨是免費更換CCD的。

F717呢,另外一大亮點就是透視,這個功能其實是沒有的……

F828 2003

作為名噪一時F717的後繼型號,F828橫空出世!鏡頭是Carl Zeiss Vario-Sonnar T* 28-200(135畫幅等效) 7X機械變焦鏡頭,最大光圈達 f/2-2.8。當時用慣電控變焦的,改用手擰,覺得好彆扭啊!

同時使用了新的800萬畫素的CCD

怎麼說呢,F828一直不如F717火爆,大概是F717的CCD問題給大家帶來了陰影了。

後續的旗艦DC其實還有,比如

R1 2005


R1達到了驚人的1000萬畫素,但是設計的造型太超前了,有點讓人接受不了呢。

但就是火不起來了。因為不管是索尼還是別的廠家,都開始把單反產品線分化,開始推出萬元以下的單反,衝擊了旗艦DC市場。

後來這個造型,都給長焦機去用了。

迴歸到美能達的那段話題

2003年,美能達和柯尼卡合併

我那個使用索尼CCD的美能達相機,後來變成了沒孃的孩子,我拆開以後,發現CCD找玩意,不是我能修的……




2004年09月 柯美推出合併後的第一款數碼單反相機α-7 Digital

美能達α卡口

CCD機身防抖

2006年,不幹了

相機部門,賣給索尼,柯尼卡美能達專心做影印機去了

2006年4月 索尼宣佈數碼單反相機將啟用α品牌,這個因為不好打,所以都打a。α就讀阿爾法。

2006年6月6日 索尼推出了α 100。索尼的G大師系列,就是以前美能達的高檔系列鏡頭。

α系列開始在索尼復活,就決定了大法早晚得是索尼相機的代名詞。

但是呢,美能達做單反不行、柯尼卡美能達做單反也不行,索尼呢,依然不行……

2008年,可算迎來了全畫幅的α900,但是缺點集中在對焦弱(今天再看索尼大法的對焦)、高感差(今天再看索尼大法的高感)、快門聲音大震動大(今天再看索尼大法的快門)……

等於大法900沒有讓信徒們徹底興奮起來……

2010年5月11日 NEX-3和NEX-5C橫空出世

這才是索尼的方向,nex繼承了α不好讀的特點,人送暱稱“奶昔”

下圖NEX-3

下圖NEX-5C


NEX首發的兩款,和同時期的機子比,優勢很大。首先在體積更小、重量更輕的前提下,是APSC的感光元器件,意味著先天更好的畫質、以及位來更大的發展空間。M4/3似乎有一些難過了。

NEX和傳統單反比,體積優勢就更大了。

通過轉接環,還可以轉接α卡口的鏡頭。

同年7月8日,釋出了T99和T99D,把卡片機推向了一個高峰

同年8月24日,又釋出了α33和α55半透明反光板數碼單反相機SLT,α55則是首款SLT



2011年8月24日,重量級的日子NEX-7、α77和NEX-5n三機同發

NEX-7定位於高階,當時還配合一個感人至深的廣告,一下子讓大家覺得NEX-7無敵了……

NEX-7機身骨架採用不鏽鋼合金,外殼採用耐用但更輕的鎂金屬合金。距離全畫幅微單似乎不遠了。

α77造型給人感覺很奇特

2012年6月6日 黑卡1代,RX100.實際是黑卡指的是RX1,但是時過境遷,就變成了RX100的名字了,搭載了1英寸CMOS,以及1.8大光圈


2012年9月12日,RX1 α99 NEX-6三神機併發

RX1 全畫幅 蔡司Sonnar T* 35 2.0

α99 首款全畫幅半透明反光板數碼單反相機

NEX-6 對焦更強悍,增加了wifi功能


2013年6月27日 RX1R 和RX100 2代

RX1R 取消了低通,這是一個趨勢呀。獲得了更高的解析度。尼康D800也有同樣的選擇。

RX100 2代

被譽為價效比最高的RX100,增加了熱靴、wifi、nfc、翻轉式液晶屏

2013年9月5日 QX10和QX100

很有意思的一個系列產品,相當於無螢幕的鏡頭照相機。QX100是一英寸CMOS


2013年10月16日 大法發威了α7 α7R

α7α7R採用了全畫幅感測器,不同的是,α7R取消了低通,因此畫素更高。但存在了摩爾紋風險。此外,α7的對焦點更多一些。

自此之後,NEX系列退出舞臺,α系列登場。

2014年2月12日 α6000

這款相機一度成為我最愛推薦的型號,價效比較高。非常適合自媒體人使用。

2014年4月8日 α7S

主打4K視訊以及ISO409600的超感光。

2014年5月16日 RX100 3代 和 α77 2代

RX100 3代 索尼升級了鏡頭、提升了處理器、改進了翻轉屏、增加了取景屏。熱靴又取消了

2014年8月22日,KW1自拍神器,香水瓶

顏值代表一切


2014年9月4日 ILCE-QX1

一個奇怪的編號開始使用了,直到今天,我都不太瞭解ILCE的意思。

QX1可換鏡頭的E卡口鏡頭相機,採用APS-C畫幅的CMOS影象感光元件

2014年11月20日 α7 II

α7上市一年多以後,α7 II來了。升級更新如下:

混合式自動對焦,含117點相位與25點對比

機身5軸光學防抖

3英寸螢幕,向上可掀107度,向下約41度

還有就是視訊錄製功能的提升

2015年6月11日 α7R II 真的有一些恐怖了

7RII是索尼首臺採用了約4240萬有效畫素35mm全畫幅Exmor R CMOS背照式影像感測器的旗艦產品,內建5軸防抖系統,具備399個相位檢測對焦點,並且實現了機內的4K視訊錄製功能。索尼微單™A7RII還在諸多效能上有所升級,比如採用壽命長達約50萬次的低震動快門元件、顯示效果更加出色的電子取景器、在自動對焦模式下實現每秒5張的高速連拍能力,並且加入了靜音快門設計。索尼微單™A7RII的問世再一次定義了無反相機的新標準,將高畫素、高感光度和高速處理等特點容納在一臺小巧的全畫幅索尼微單™產品之中,為使用者帶來與眾不同的出色體驗。
約4240萬有效畫素
索尼首臺採用35mm全畫幅Exmor R CMOS背照式影像感測器的微單™數碼相機
399個相位檢測對焦點的增強型混合自動對焦系統
優化的5軸防抖系統
4K視訊錄製功能
鎂鋁合金機身

RX100 四代

更新了感光元器件、增加了4K視訊支援;提升了取景器。嗯,就這些。

2015年9月11日 α7S II

這個也更新了,說白了,個人暫時對視訊無感,所以沒有過多的研究過s系列的

釋出資訊

2016年9月19日 α99 II

支援 4D 對焦,399 點焦平面對焦點 + 79 點傳統相位檢測十字型對焦,可混合工作
全畫素 4240 萬畫素下 12 張 / 秒高速連拍(自動對焦)

等等各種極限高效能的存在


2016年10月6日 RX100 5代

對焦速度以及視訊效能上帶來了進一步提升,具備最高24張/秒的追焦連拍速度

2017年4月19日 α9

根據大法的命名習慣,7不是最高的,9才是

索尼首款內建堆疊式CMOS影像感測器的全畫幅微單、支援每秒20張 高速連拍、1/32,000秒 高速快門!

2017年8月31日 RX0

機身小巧的三防運動相機

2017年10月25日 α7R III

到這裡的時候,我已經徹底暈了,型號有點多了…… 如果說簡單一些,就是α7R II升級了對焦

2018年2月27日 α7 III

這個似乎來得有一些晚了。

升級了雙卡槽……要說泥坑都雙卡槽很多年了。

對焦的話,高達693個相位對焦點和425個對比對焦點,覆蓋範圍達到93%。對焦速度相比α7 II提升一倍。

2018年6月5日 RX100 6代

黑卡系列又一新品


RX100 6最大的特點,就是變長焦機了……有點跨界哦……


2018年7月3日 RX100 5 A

RX100 5代的小升級版本,目前治癒後島國有售;我剛開始還以為是D810A那種設定呢


2019年1月16日 α6400

α6400最大的提升,就是演算法優化,好虛幻的說法。但是,我其實挺心動的。這個看過演示,真的挺強大的。


2019年3月26日 RX0 2

在前代的基礎上,加了防抖!加了更強大的內錄4k視訊能力!還加了翻轉液晶屏,偶滴神!

2019年7月17日 α7R IV

又、又、又更新了!

新開發的約6100萬有效畫素全畫幅Exmor R CMOS背照式影像感測器。
每秒10張的高速連拍以及567個相位檢測對焦點
支援實時追蹤
視訊實時眼部對焦功能

逆天了哦!



2019年7月25日 RX100 7

被稱為口袋中的α9,真的,聽上去好厲害的樣子。

新開發的約2010萬有效畫素1英寸Exmor RS CMOS堆疊式影像感測器,內建DRAM晶片。357個焦平面相位檢測對焦點與425個對比度檢測對焦點的組合,可以實現最快約0.02秒的對焦速度。RX100 VII在視訊拍攝中加入了“實時追蹤”和“實時眼部對焦”功能,支援視訊豎拍資訊記錄便於智慧手機的豎屏觀看,並且可外接麥克風,為Vlog視訊創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。


α系列開始在索尼復活,就決定了大法早晚得是索尼相機的代名詞。



5、MD隨身聽

我想了想,還是先MD吧

MZ1 1992

我對不支援MDLP的MD機不大感興趣。具體到MZ1,更像是告訴大家,MD從此誕生了。就如同磁帶機,有單放版本的、有單放+收音版本的、還有收錄放版本的。MZ1支援錄製MD盤和播放。

MZ1又大又重又費電,聲音也不好,今天看來,基本上除了擺在博物館裡,沒有什麼大意義了。

一同釋出的還有MZ2P,單放版本,一樣很費電。


大部分機子在追求老機的時候,能得到不錯的音質,但個人認為,MD必須除外。為了解決錄放體積大,不便攜的問題,索尼大法大施神通,出了這麼一個怪物

E3 1995

可算輕薄一些的單放機了,右側一個簡易的液晶屏,顯示播放狀態。在體積減小的基礎上,還提高了音質,不容易呀!

MZ-R4ST 1996

嗯,也沒有什麼可玩性,除非您想鍛鍊身體……

子母機的設計倒是很厲害……讓我想起了頭領戰士


可是為什麼上傳了一個六面獸的圖呢

E30 1996

2010年在北航雕刻時光咖啡館參加Hifiman釋出會的時候,聽著野有蔓草在說,我們試聽了初代Hifiman。覺得還是E30更好聽,哈哈,但是E30,我認為不好玩


個人認為老機裡值得玩的也就是他了

R50 1997

不過只有5毫瓦的輸出,也不夠給力啊,不過這機子能夠方便的光纖對錄了。這機子錄音磁頭的排線特別愛斷,所以我當時練就了換排線的本領。

這個機子還愛串鍵,都是經典的毛病呀

這機子還支援電池盒供電,5號電池就可以開始工作了。我當時比較喜歡用DEJ855的光纖輸出來錄。

現在想想都還覺得方便呢。R50通常就是作為一個錄MD盤的裝置,播放的話,不開音效還好。開了以後,一段mega Bass還可以接受,二段就不行了


R5ST 1997

嗯,又一大臺,“Bigger than Bigger”哼哼……

吃灰中

E75 1999 & E7W 2000

對我來說,早期當放MD,喜歡的不多,E75算一個。我的E75照片算是找不到了。網上搜了兩個圖,我那個還是boss版的E75,直到多年之後去了島國才知道,boss原來是咖啡的牌子……

E75機身下側接線控,有一個耳機介面,右側還有一個,成了名副其實的基友專用。溫馨體貼呀!下面兩個圖是別人的

我翻了我所有的網盤,只找出來這麼幾張E75和E7W

R90 1999

我早期的裝置合影照,當時還有三星的16m呀呸(yepp),記得是16m的,哈哈。還不如我後期一個歌曲檔案大。

R90隨便玩玩還可以,體積比較小巧。這麼大的機子能夠做到錄音,也是很不錯了。創新的Jog-Dial極大的簡化了操作。

Jog-Dial可以說是非常耐用的,很少見到這個結構發生故障。


R900 MDLP時代的來臨 2000

R900帶來了MDLP技術。這個機子因為錄音排線愛斷,我從來沒有長期持有過。有一個極為少見的白色鋼琴漆版本。

MDLP技術帶來兩種新格式,LP2和LP4,其中LP4格式比128kbps的mp3音質還差。LP2格式的還可以接受。

實際上用的就是ATRCA3壓縮技術,有失真壓縮,提高儲存空見,能多裝一些歌曲而已。為了保護磁頭,我們當年都不會把MD盤錄滿。

具體的演算法不去做研究,1張普通的MD盤,SP格式支援80分鐘,LP2格式就是160分鐘,LP4格式就是320分鐘……LP2還擁有獨立的左右聲道,到了LP4就是偽獨立左右聲道了。這個圖上面4CDs變成1MD的貼紙,形象的說明了LP4的能力……

這機子旁邊是E700,圖真的找不到了……年代太久遠了

下面兩個圖是別人的


E600 2001

可愛難道是MD的出路麼?哈哈,除了E600,當年的單放我都不喜歡,而這個,還不在天朝賣

R909 2001

我只找出這麼一張圖來,當年很多人的三件套就是這個了……

R900是傳統的錄放MD的巔峰,R909則是在巔峰上進一步加強。因為這個之後,就是NetMD時代了。巔峰也然並卵了。索尼就這樣把自己老產品的命給格了……

R909有再多的本事,也沒啥大意思了……NetMD即將登場。這一下就把光纖對錄這種看似高大上的玩法,給變成過時的玩法了。留給R909的時間,只有不到4個月。


N1 2001

妥妥的圖找不到了。只記得當年N1包申通快遞發到了大西北,到那就壞了……這個不提也罷,我其實要說的是 ,可能我就找不到圖了……

不過居然在松下CT570的圖集裡找到了這個圖。也是很奇特了……

NetMD最偉大的地方,不是能上網,哈哈。是能夠連電腦,直接由電腦傳歌。而且收購鏡頭Sony大方的把N1這個名字給了它,說明還是很重視這個市場方向的。(讓我們緬懷一下掛了的NE1和CJ01)

N1確實很方便(對於當時來說),不過它的錄音排線依然愛壞,方便導致使用頻率高,導致壞的更快……

當N1失去錄製功能以後,就得配保姆機,保姆機去錄,N1去聽。索尼這個算盤打的太好了

N707 2002

就是上圖左邊藍紫色那個。估計是算到N1錄音排線快掛了,趕緊派出N707。所以玩MD的人,基本上不會只有1臺MD。

N707其實就是中價版本的N1。線控也是沒有背光的廉價版

如果N707也掛了怎麼辦?還有辦法

N505 2002

這個我也買了。這個是進一步簡化,線控都變成了無顯示屏的了……


N10 2002

這個如雷貫耳了,索尼大法再次靈光乍現!N10的出現,讓之前所有的隱忍都得到了釋放!It's a 收購鏡頭Sony!

N10接近完美

N10又是一款典型的索尼產品,你可能從來不聽MD,但是你一定聽說過N10

亮點有很多:

電池是內建的!

機身是超薄的!12.9mm

機身是超輕的!84g

NetMD傳音樂更簡單了!Sonic Stage 1.5登場

機身質感超強

缺點也有很多:

外接電池盒價格很貴,尤其是中後期機身內電池開始不好用之後……而且和別的型號不通用,這個也是索尼歷來的毛病。

E10 2002

這個我才認為是10週年最值得提到的MD機,因為她太驚豔了!!!

先看官宣圖MZ1和E10 的對比,豬八戒和嫦娥的感覺……


E10

9.9毫米厚,MD碟片5毫米厚……

因為機身太小,沒有地方放置3.5毫米耳機介面,所以要麼使用特製的線控,要麼使用轉換器。


N10和E10 的種種,只說明,索尼想做好一個產品,不是沒有可能的……而且只要一出場,技驚四座……索尼大法好

E610 2003

索尼2003年設計東西的特點就是,不糊弄

N910 2003

NetMD可還沒有到頭呢

N10的普通版,放棄了很多高成本的東西。所以電池由鋰電換為普通鎳氫。從此NetMD走向平庸了

N420D 2003

超級廉價的NetMD,新新一帶保姆機


我差點把他忘記了!我本來想說2004年已經歸於平庸了。N920和N910區別不大,除了外觀。原來大法在憋大招

Qualia-017 2004

售價高達18.9萬日元……

QUALIA是索尼刻意打造的奢侈品家電品牌,2003年成立的部門,2005年歇菜。QUALIA-017也成了絕唱……這個我都沒有見過實物哦……


HiMD時代來臨

我這人其實比較抵制新東西,尤其是剛出的,不想讓自己做小白鼠。

NH和EH系列並不能打動我

HiMD只碰了一款

RH1 2006

關於HiMD不想說太多,畢竟這才短短的1年多時間,HiMD也沒有再發布新品。

終歸這玩意科技感再高,也不方便了……

6、MP3

玩隨身聽的,也有鄙視鏈……玩無損的鄙視有損的,玩新潮的鄙視抱磚頭的。在支援無損格式的mp3出現之前,大家一致鄙視mp3

mp3既是一個格式,也是mp3播放器的簡稱。和CD、MD叫法是一樣的。

索尼在推出第一款G防震的電子防震技術之後,就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。在一些透明的CD上,尤其是G防震無法關閉的CD機,可以看到CD盤不總是再轉。原理其實很簡單,就是光頭讀取大量的資訊,把歌曲通過壓縮的方式,快取在儲存模組中。這樣光頭即使在長時間震動中無法讀取訊號,音樂也不會中斷。

但是早期的快取貴呀,松下是通過不同快取大小來區分高低檔CD機。G防震帶來顯著的負面問題就是,他是有失真壓縮,早期可以關閉G防震的CD機,可以通過關閉G防震來儘量提升音質。

相應的,如果直接把音樂直接寫入到儲存模組中,那是不是就可以拋棄掉CD這個介質了?其實,就是這麼回事……MP3在解決掉快閃記憶體的成本因素之後,就徹底放飛了。我第一個mp3就是16兆的,存8首歌,音質很渣。

MS7 1999

這次mp3的發明者,不是索尼了。作為當時如日中天的索尼來說,估計和廣大愛好者一樣,是鄙視mp3的。所以索尼第一款mp3,叫做MS7 MSwalkman。也是唯一一款MSwalkman。我沒有見過實物,根據命名規則,應該是使用memory stick作為介質

MS9 2000

這個是我接觸的第一個索尼mp3,說實話,音質真不咋地。132kbps的壓縮音訊,讓我這種長期聽無損的人根本受不了……價格還很高。機身有電池倉和ms插槽,這個設計倒是不錯。帶有均衡器這種倒是很具有科技感。

E3 2000

內建64兆快閃記憶體的E3,老圖找不到了

E7 E10 2002

兩個我都有。區別就是容量和電池。OpenMG用來傳輸音樂,不是很好用哦。



底座有一個電池蓋,雖然是卡住的,但是是可以拆下來的,這樣就能更換電池了。


底座是傳資料和充電必須的。個人更喜歡把電池拆出來用快充,充好了再放回去。在頭那麼幾年,這機子顏值還是不錯的。聲音不討論


MS70D MS90D 2003

雖然可以感覺到最初的幾款mp3索尼傾注了精力,但是真的讓人歎為觀止的還是MS90D。首先,它很時尚;然後,很小,破天荒的512兆快取;聲音依舊不討論;可以插ms卡。

我連個正面照片都沒有留下來,我決定網上去扒美圖去



這是一款巔峰機型,讓人看到了索尼出色的設計能力……讓人十分的佩服!



NW-E50/70/90/99 2005

我們叫這機子“夜壺”

設計不錯,金屬框結構設計,應該是索尼非常耐衝擊的一款。操控很好,唯一的短板就是電池倉蓋,摔幾次以後容易翹起來……

下圖就是一個E99(如果沒有記錯的話)


這是我拆掉的一個e70,簡單耐用的設計,很是喜歡……


NW-E505 2005

香水瓶,很經典的機型,我當時最喜歡的事,就是把裡面顏色襯紙(塑料薄膜)換成別的……顯示屏功能強大……隨意調整


NW-HD5 2005

HD5是使用1.8英寸硬碟的播放器。我聽過幾次別人的,號稱高音質的機子,但是我並沒有深刻印象。紅色的那個外殼,估計是銷量最大的,幾個朋友都用的那款

NW-HD3 2005

這個型號讓我產生了疑惑,直到今天,也不清楚HD3和HD5的區別

NW-E305 2005

2005年索尼的mp3還是狠狠狠有特色的。這個系列,可以叫豌豆或者青豆,而我們習慣稱之為“腰子”。索尼卡帶機就有一款經典的“腰子”


NW-A1000 A3000 2006

這款型號其實就是大小不同……體積大小不同……我當年買過一個模型,嗯,被騙了,買的模型。

A1000是6G的

用的特殊資料線


NW-S605 2006

外觀上的新巔峰,俗稱“魚雷”。音效模式 Heavy,Pop,Jazz,Unique,Custom及Studio,Live,Club,Arena 4種3D環繞音效。


NW-S205F 2006

我們 俗稱“脣膏”,看配機耳塞就知道定位不高,所以質量也比魚雷差不少


NW-E003F 2006

我當壞U盤買回家過一個,回家用SS重新格式化一遍就好了。不能直接用電腦格式化。這機子最深的印象是直插,快速充電,充20分鐘,聽2個小時。圖是找不到了……


CE-P13 2006

索尼即使這麼努力,也沒有能夠奪回MP3市場。其實就是版權的思想在禁錮索尼。因為相比同期那些廠家直接拖拽音樂檔案到機子內部不同,索尼必須通過SS去轉化。所以很多人嫌麻煩不去購買。

於是索尼出了這款ODM的CE-P13和CE-P15。這也成了索尼召回的一款MP3產品。

除了直接拖拽曲子方便了,低劣的電池效能,較差的質量,讓人十分的詬病此款mp3。

我有一個正常的CE-P13,由於實在無法忍受,賣掉了。

得知召回資訊以後,花了30買了一個開不了機的。售後直接給我換了S716f

NWZ-S716F 2008

別說,這機子還真讓我特別喜歡呢!主動降噪功能很滿意!


ROLLY 2008

俗稱“滾蛋”,一直沒有下狠心去買……

2016年的時候,加入了app的功能

NWZ-ZX1 2014

35週年紀念機型,安卓4.1系統。那麼問題來了,我是買一個這個音質好,還是買一個普通安卓機,在加隨身耳放?

隨著手機3.5mm介面的取消、統一轉向TypeC介面,這個問題不復存在了

DMP-Z1 2018

沒見過真機的飄過……

江湖人送大名“索六萬”


7、怪異機型

其實就是那些腦洞大開的機型,甚至連資訊都很少能查到的東東

DD-10BZ DATA DISCMAN 19??

網上有資料說是MD碟片,純粹胡扯哦!這個是8cm CD碟片。MD碟片是6.4cm的。

奇特的存在!磨砂表面

翻開以後,超大的螢幕!居然還是墨水屏??其實不是啦!


鍵盤其實是可以掀起來的。然後光碟自動彈出。這是一個加了保護殼子的小尺寸光碟。可以自己替換裡面的碟片。


由於是壓盤構造,不是後期的卡盤構造,所以沒有這個外殼,光碟無法正常讀取


可以播放音訊CD


內建萬年曆,我拍照的時候是2006年

還有衍生版的俄羅斯方塊……

這東西實際上功能很強大……簡直就是一個微型小電腦……其實就是一個帶光碟機的電子書

型號忘記的另一款電子書

支援全球廣播和CD播放的裝置……

PMX-M77 2007

這機子十有八九又是ODM的。


它實在是缺少索尼的感覺,感覺就是普通機貼了索尼的標而已……

造型上也有點不倫不類的


PMX-U53 2007

一個奇怪的東西,我只留了一張圖,別的圖還得去找


它有很多有意思的設計,比如自帶LR兩個揚聲器,而且那麼小的揚聲器,打算幹什麼用呀……

機身後有一個凹槽,可以放一個一塊錢硬幣,然後就能立住了

對了,怎麼區分是不是ODM的,就是看他傳歌用不用SS。這個我已經記不住了。盜圖一張,侵刪。


PRD250 19??

CDROM Discman,就是光碟機了,可以獨立當作CD機使用……推力奇強,但是解碼粗糙……PRD記得是一個系列的型號,PRD250是最初級,往上面還有很多高階型號,我已經記不清了。

收購鏡頭Sony光碟機和NEC磁懸浮光碟機合影,都很有科技感哦

插播一條吧

Apple PowerCD

以飛利浦為原型機的光碟機和CD機的合體機型……因為是插播,不多說了……看LOGO是c彩色LOGO就知道年頭了


這也勉強算一個吧

DV8000 VideoCD Discman

就是能播放VCD的機子,有視訊輸出,可以模擬訊號連線電視


PCM-7050

作為怪異產品的頂級裝置,DAT錄音裝置,發揮DAT生意特長的最佳裝置。意在引出下下一個章節,同時,show一下那個鋁疙瘩

LINN CD12 好吧,其實大部分人也不認識


8、磁帶介質

為什麼我不推薦現在的人去玩磁帶,道理很簡單,你買不到好磁帶,你有那麼好的播放器發揮不出來,就好比你成天用無損播放器聽64kbps的mp3一樣。如果有了好磁帶呢?那也不要玩,因為你沒有好錄音裝置。

那麼我們所說的好磁帶是哪些呢?

當然,能買到原版帶自然厲害了 魯道夫肯普指揮的慕尼黑交響樂團,貝多芬第三交響曲

普通帶

CHF60 入門模擬帶,只可以一次性錄入,第二次再用的話,音質就已經下降很多了。下圖基本上是最早版本的CHF60了,後期再出的CHF60可以忽視。當然後期主要是EF60和SEF60這些了。

常見的錄音磁帶棕色的是使用r-Fe2O3(伽馬三氧化二鐵)粉末的,黑色的是使用Fe3O3粉末的。


盜圖1張,很多帶子我都沒有見過……


二類帶 TYPE2

又稱金屬帶,二氧化鉻為磁粉的磁帶,高頻提升相當的厲害(高頻特性比普通帶改善約10分貝),低頻失真較大,反而聽起來更爽了。二類帶使磁帶進入了Hi-Fi。

二類帶的缺點,磨損磁頭,因此才有了對應的各種磁頭扛磨損技術。

我有不少TDK的二類帶,索尼的相對較少,而實際上索尼二類帶產品種類還是非常非常多的。

3類帶

短暫出現的不成熟產品,以至於現在大家知道的都不多了,甚至以為從來就沒有過三類帶。具體特性我也不知道,因為捨不得用啊!

我除了其中幾盤送人以外,接近2盒全新未拆,一直當收藏品


4類帶

真正的磁帶王者出現了。這裡面要說的就太多了。

磁帶的時代,可謂百家爭鳴:收購鏡頭Sony、AXIA、BASF、TDK、MAXELL、Fujifilm……

索尼也有很多四類帶,METAL SR= METAL XR < METAL SELECT < METAL ES < METAL MASTER < SMM

是時候祭出大殺器了

收購鏡頭Sony Super Matal Master

不要問我聲音怎麼樣,我猜它一定是很完美的……根本捨得不拆封……

索尼大法好!索尼大法好!索尼大法好!


一般來說,一類帶本底噪聲較大,動態不足,但中頻飽滿,適合人聲;
二類帶本底噪聲較小,動態較大,高頻通透,但中頻較高階一類帶稍差,適合大多數的音樂;
四類帶本底噪聲很小,動態範圍大,適合各種音樂,交響也行,甚至可作為現場錄音的母帶。


9、DAT vs DCC

DAT為什麼放到這塊才寫呢,首先是因為知道的人少。然後就是這玩意太貴,玩不起。但是作為磁帶的頂峰,DAT在歷史中的地位還是不容忽視的。

磁帶從普通一類帶到最後的四類帶,給人震撼最大的還是二類帶。聲音的提升是很明顯的。四類帶雖然提升的更高,但是碰過的人極少。

DAT則是更高的一個存在。

DAT

Digital Audio Tape數字音訊磁帶。兼顧了數字訊號儲存的高效、便利、高訊雜比的特點;又達到了輸出時模擬韻味的不變,堪稱完美!

從取樣來說,44khz是普遍達到的,主流都是48khz取樣(有極端的96khz取樣)。理論上講,越高的取樣率,即是越好。錄製音訊一般在16bit左右。

DAT由於超級高的素質,一出現就陷入到了版權問題之中,這也影響後來索尼在mp3產品的策略。

第一款 DAT Walkman TCD-D3 1990

這款我沒有玩過,盜用朋友的圖.這個機子比較失敗……

採用7針光纖介面,成為以後的標配,玩家的麻煩。

只有44khz取樣,所以和CD比無優勢


EVA裡的收購鏡頭Sony DAT-DT1 1993

DT1被譽為世界最小DAT,1995年的時候被aiwa搶走了第一小的位置。那個年代索尼設計主流就是輕觸是按鍵,按鍵有一個保護滑蓋。還帶一個碩大無比的電池倉。線控是坑爹無比的針插版線控,不過還有一個額外的耳塞/耳機介面。

電池倉的位置,動畫片裡畫的是液晶顯示屏。這個實物是木有的。電池倉的不成熟設計,也是故障來源。

線控是唯一能夠開啟這個機子mega bass音效功能的。換句話說,線控丟了或者壞了,音效就無法開啟或者關閉了……這種敗筆設計,在那兩年很多哦!相比同時期的aiwa,都喜歡把按鍵做成滑動撥塊……那個多帶勁啊!

同時期的aiwa,杜比開關、BBE開關、DSL開關全是獨立撥塊開關

相比之下,aiwa是在1992年前後,無敵了幾年,然後迅速衰落,苟延殘喘幾年,被索尼收購。中間還被索尼輸血好多次。aiwa的經典機型,基本上都是1991-1993年之間的。當然,還有更古老更厲害的機型存在。


繼續說DT1,DT1是單放,不具備錄音功能哦。聲音是DAT裡面比較差的一款。DT1的失敗,也讓索尼無心再做第二款單放了。


TCD-D7 1993

因為有了D7,所以就無需DT1了。圖找不到了,繼續盜圖。

音質較D3有提升,7針光纖夢魘如影隨形。價效比較高,如果不使用7針介面錄音,聲音完全不行。還不能使用48khz取樣。所以,優勢並不大,而且體積還大,還重。也是電老虎啊!

線控和錄音不能同時使用,因為只有一個介面


TCD-D8 1996

D7改進型,把紅色的錄音按鈕變了一個顏色。48khz取樣開始使用。這回有圖了。黑色的機身,顯得非常非常professional

TCD-D8直推shure E5C……隨身聽領域最強音!

當時我也正經歷D90後期風轉變的時期。D8這四張圖,1、2是我後來的風格,3、4是早期風格(村味風格)

DAT10週年 TCD-D100 民用DAT最後的機型 1997

大法又發威了,不過這一次,DAT哪哪都好,就是不適合民用。索尼終於想明白了,DAT撤!把民用市場給MD、CD、磁帶隨身聽吧。過一些時候,就是MP3的時代了,再到現在,手機全能了。

TCD-M1 最後一款隨身DAT 1997

隨著民用市場的落敗,隨身市場也漸漸沒有了。TCD-M1更像是TCD-D100黑色版本。這個版本我沒有玩過。繼續盜圖

額外 多說一個TCD-D10 PRO2 1991

帶卡農口,體積尚可,在家使用比較好。有人說這個也能隨身?

DCC是飛利浦開發的一個技術+規格,用來和DAT、MD爭市場的。最後DCC、DAT、MD都沒有熬過CD……DCC有很多領先的地方,不過都沒什麼用。咱們只看圖就行了。

...

收購鏡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