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知道Intel對於顯示卡這一領域可以說覬覦已久,在此之前就曾經數次推出過自家的顯示卡,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最後擱置了,甚至可以說Intel如今的核顯就是憑藉著自己當年在獨顯領域的積累做出來的。

反觀當下,Intel早在今年年初發布了旗下的“首款”獨顯DG1,面向入門級移動和桌面市場,不過桌面端的DG1僅面向於OEM市場,不零售。

此前就有過華碩DG1顯示卡的BaseMark基準效能。就在日前,ETA Prime花了750美刀,買了一臺CyberpowerPC的主機,這臺主機搭載的正是華碩DG1顯示卡,並對這個DG1做了各項效能跑分測試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的GPU-Z依舊存在識別BUG,雖然能看到該顯示卡的部分資訊,但是核心數量並不對,畢竟只有移動端的DG1才是“滿血”的96單元、768核心。



具體來說,這塊顯示卡在3DMark不同測試專案中的分數分別為Time Spy 1630、Fire Strike 5837、Night Raid 21313。
跟各種顯示卡比較的話,這張桌面級的DG1獨顯比11代移動酷睿中的Iris Xe G7高了30%,與AMD HD 7870、NVIDIA GTX 760有來有回,不過這張顯示卡的功耗卻僅有30W。

遊戲幀數方面,除了大表哥2和賽博朋克2077需要降低解析度以外,其餘測試的遊戲在1080p解析度、低特效(僅有幾款為中)下,基本都能夠穩定執行。
在推仔看了,DG1這張顯示卡毫無疑問就是Intel的試水之作,從Intel的宣傳重心以及釋出後的產品佈局無疑更是印證了這一觀點,不過考慮到當下的整個顯示卡市場環境,事實上這是一個Intel的天賜良機,只不過真真正正能夠拿得出手與A、N互相競爭的產品卻遲遲沒有露面,僅有的一些訊息也只是停留在工程開發階段。
希望Intel能夠抓緊時間,雖說這代CPU不給力,但是給顯示卡市場增添一些活力也是我們樂於見到的。